是因為唾液腺結石阻塞了唾腺液正常的分泌,而造成唾液腺腫大,只要動手術取出結石,問題就可迎刃而解,以後也不會因為進食而引起腫脹了
雖然有些人的結石會自行排出,但是若沒有排出的話,結石有可能會越來越大,而且唾液腺發炎的情形也有可能會日趨嚴重,甚至引發唾液腺化膿感染。」在經過詳細的解釋後,病人總算能接受手術的必要性。
人體的唾液腺可分為大唾液腺及小唾液腺,大唾液腺主要有三個位置,一為腮腺,位在耳朵的前下方,又稱耳下腺;一為下頷腺,位在下顎骨內側,也就是下巴部位;一為舌下腺,位於舌下方。這三處的唾液腺皆是左右各一,所以一般人共有三對大唾液腺。小唾液腺則遍佈於口腔黏膜、舌部、喉部及咽部。
唾液腺結石(簡稱之為「涎石」)所造成的症狀,在臨床上統稱為涎石症,主要是肇因於發生在下頷腺、腮腺、舌下腺及小唾液腺的導管,或是腺體中的鈣化凝結物。涎石的發生以導管較為常見,較少發生在腺體之中,其中以下頷腺的導管最為常見。唾液結石發生的比率約為一%,至於其發生的原因目前尚未有定論。
涎石症會造成唾液腺阻塞,引起患部的反覆腫脹,特別是在進食後半小時到二個小時之間,腫脹特別明顯,其他症狀包括患部疼痛、腺體化膿性感染、發熱等,有少數的病人沒有臨床不適的症狀。治療涎石症主要為手術切開唾腺的導管,將位於導管中的涎石取出;但涎石若位在腺體之中,無法經由切開導管取出,且屢次復發,或是造成嚴重慢性感染時,就必須切除腺體。另外治療的方法還包括體外震波碎石及內視鏡體內碎石術。
口腔內有許多細菌存在,當人體免疫力正常時,這些細菌會和平共存,不會致病,但當唾腺結石阻塞了唾液的正常分泌時,唾液腺及結石皆有可能會成為細菌的溫床,造成感染。是故當民眾有上述症狀時,應及早就醫,以防局部感染擴散,造成進一步深頸部感染,危及生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